石景山区关于对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、先进工作者候选名单公示的公告
根据北京市劳动模范、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评选表彰工作委员会《关于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石景山区劳动模范、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评选表彰工作委员会(简称区评委会)认真组织开展了石景山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,共收到全区各单位上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13名。我区劳模推荐工作按照区委要求,严格依规有序推进,经过自下而上、层层选拔、核实审查、征求意见,按规定程序开展推荐工作,经区评委会研究同意,向市评委会上报了推荐名单。市评委会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比例结构对各区县、各系统上报的推荐名单进行差额推荐,并统一征求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意见,形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的候选名单,区评委会现对市评委会返回的候选名单进行公示,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,接受公众监督。
公示时间:2020年3月9日-2020年3月13日
公示电话:88923043
公示接待室:石景山路42号石景山区总工会504室
附: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候选名单、事迹。
2020年石景山区劳动模范、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评选表彰工作委员会
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候选名单
(2名)
杨华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一康复中心主任
赵 星(女) 北京市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 理事长
杨华清简要事迹
杨华清,男,汉族,1972年7月生人,中共党员,博士研究生学历,主任医师,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一康复中心主任,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;2016年被授予市级“杨华清创新工作室”“名师带徒”称号;2019年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杨华清同志从事一线医疗工作20余年,是中国肢残人矫形专家,他创新设计的“微创系统化治疗肢体畸形”的系列方法,获国家专利20余项,在全国近200家医院应用,累计救治肢残患者2万余例,得到了患者好评和同行认可。
2015年以来,杨华清同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,扎实开展健康扶贫,在以青海省为主的西部贫困艰苦地区,实施高原骨关节病及肢残患者公益医疗救助“精准扶贫”活动。他自筹经费,带领团队先后30余次赴西宁,并深入玉树、果洛等偏远牧区,克服高原反应,为患者上门义诊。针对青藏高原地区骨关节疾病和肢残发病率高的实际情况,结合当地经济、医疗发展现状,创新设计了“微创骨外固定肢体再生控制技术”与“肌骨加速康复治疗技术”,应用这些创新技术累计救治病患3000余例,其中手术治疗300余例。为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治疗费用,使众多肢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,避免肢残患者因残致贫、因残返贫。鉴于杨华清在精准扶贫中作出的业绩和体现出的专业能力,青海省委组织部2019年授予他“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”称号,其带领的团队入选青海省“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团队”。
赵星简要事迹
赵星,女,汉族,1978年6月生人,无党派人士,大学本科学历,现任北京市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理事长,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。2017年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;201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;2019年被评为首都慈善楷模。
在从事自闭症儿童及各类残障人士康复事业和社区公益服务的路上,赵星始终立足基层,坚守初心,坚持党的领导,充分发挥先进工作者的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,带领专业团队在公益服务事业领域主动作为,为全面推进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发挥了积极的模范引领作用。为更好、更切实的服务民众,构建和谐社区融合式发展,赵星组建了与所属社区八角街道为基础的社区志愿团队,建立了青年人才社会实践基地,以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相结合,面向市、区开展具有针对性、专业性的社区志愿服务,并与诸多爱心企业,民间公益组织相互合作,为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积极回馈社会,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。
多年来,赵星同志怀着一颗赤子之心,开展各类公益服务1000余次,受益50000余人次;整合来自40个不同行业,近2000人的固定志愿服务团队,在各类公益慈善帮扶工作中积极奉献,累计捐赠近10万元。展现了新时代公益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团队的凝聚力、感召力,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。